信息前沿
信息前沿
独特的微观世界窗口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前沿 > 新闻资讯

聚焦两会 | 两会中的“科学仪器提案”

发布时间:2023-03-10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正在热烈举行的两会中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也是中国未来发展引领性的风向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界两会代表也为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仪器行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以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制及相关人才培养两种声音为主。本文汇总了截止发稿时的部分科学仪器相关提案:

  政协委员潘建伟:呼吁国家高度重视对高端国产化仪器材料设备自主研发的政策引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在今年的两会上,带来了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提案,呼吁国家高度重视对高端国产化仪器材料设备自主研发的政策引导。

  他表示,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必要的前提条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很多高端材料和科学仪器都是可以买的,但是当我们进入到国际激烈竞争的时候,高端的仪器设备材料就不容易进口了,如果不能实现器件设备的自主研制,我们很难完成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潘建伟指出。

  他希望通过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引导,能够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实现高端设备、器件和材料的研制。

  潘建伟表示,他高度重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涉及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前沿布局方面,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好的政策和制度建设。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要有基础创新体系能力的建设,如果没有完备的创新体系能力建设,不利于创新和人才培养。”潘建伟说道。

  政协委员施卫东: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提出了关于着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提案:

  当前,江苏乃至全国各地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但是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制度不健全,开放共享意识、认知程度薄弱,管理体制机制不明确,开放共享信息化平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加强制度保障,形成正确导向;加强共享宣传,树立共享共识;明确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管理责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价值共创和利益共有,促进社会资源高效配置。

  人大代表陈柏蓉:加强高端精密检测仪器国产研发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一级品酒师、舍得酒业酒体中心酒体设计员陈柏蓉称,如今高端精密检测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的检测、前沿技术科研、国防军工、生命医学、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但在高端精密仪器与装备所涉及的多个核心关键技术中,我国与国外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她看来,过于依赖进口精密仪器,是全国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痛点。她建议,进一步加大国产精密仪器的研发力度,让老百姓、让企业对国产品牌更有信心。与此同时,她希望,企业在创新方面发挥主体责任,把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

  在正在进行的两会中,陈柏蓉提出了《加强高端精密检测仪器国产研发,助力科技创新的建议》。

  作为一名经常与白酒高端精密检测仪器为伴的酒体设计员,陈柏蓉深切体会到高端精密检测仪器对严格把控酒体品质和风味的重要作用。为适应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需求,需重点提升精密仪器与装备关键基础技术的自主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陈柏蓉在提案中建议:

  第一:有序加强基础性科技投入,合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依据研发难易程度有序投入;

  第二:切实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第三: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研发合力,广泛挖掘和利用各地区、各部门的自身基础与优势,有机协调与集成,高效推进高端精密检测仪器与装备研发。

  人大代表王军: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王军建议,要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王军现任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热能公司焊工,他常年扎根生产一线,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确保焊缝的高低差缩减到0.5毫米以内,得到行业相关专家一致认可。

  他表示,辽沈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立足制造业相对集中的基础与特点,建议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军技民用”,实现深度军民融合发展。

  据王军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仪器仪表行业整体科研能力和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是产业基础保障能力薄弱成为重要瓶颈,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件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全国人大代表王军建议,要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工业传感器为例,核心元件国产化严重缺失,呈现空“芯”化状态。王军表示,提升仪器仪表产业基础能力,将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确保产业链安全可控,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为此,王军建议要统筹安排,大力支持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强共性、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培育可贯通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封装和测试产业链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开辟新的途径。

  同时,要继续加强对仪器仪表行业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并加大对“军技民用”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

  人大代表林鸿:加强碳排放测量技术研发,促进高端仪器仪表自主研发和技术革新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林鸿认为,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准确的碳排放计量是指导减排任务分解、考核绩效评定、碳市场定价的基础,要加强精准碳测量在“双碳”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林鸿建议,要加强国家级计量科研机构在碳测量方面的带头作用,通过碳数据核验工作,全面提升我国碳数据质量。加强碳排放测量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已经领先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以此为抓手促进国家高端仪器仪表自主研发和技术革新,长远获得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碳市场中电力等行业碳排放量核算采用烟道直接测量,以此既实现碳数据准确、可溯源、不易窜改,达到“报告的一吨即为排放的一吨”,又实现碳排放的实时报告,解决现有核算方法“一年一算”的滞后现状。利用先进碳测量技术核验我国重点区域碳排放量,做到摸清底数、精准管控,实现碳数据国际互认。

  林鸿表示,下一步,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将以碳监测示范工程为抓手,深化碳测量技术的研究,同时以碳试点城市为抓手,以高端光学传感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材料物性测量仪器等为核心装备在郑州高新区形成产业园并实现国产化,以高附加值精密仪器仪表带动建立完整产业链,结合“一带一路”实现最大利益化,为国家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人大代表胡成中:加大力度支持精密制造国产替代

  长期深耕于制造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力度支持精密制造产业国产替代的建议》的提案。

  在提案中,胡成中呼吁引导国家及民间资本积极流入以高端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基础制造业,使资本惠及相关产业各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加强针对性财税激励,鼓励精密制造产业相关高端研发投入及高端人才的招聘、留用;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植入“链式支持”的理念,全面兼顾上游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中游高端机床、下游精密制造全产业链条在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发展方向上的联动。

  此外,在此前进行的各省两会中也有很多关于科学仪器的提案:

  安徽省民革代表夏豪杰:大力发展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加快打造制造强省

  安徽省政协民革界委员、民革合肥工业大学总支主委夏豪杰代表民革安徽省委会作题为《大力发展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加快打造制造强省》的大会口头发言。

  民革安徽省委会认为,仪器仪表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水平和高端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安徽省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迅速,以合肥为中心的光电传感器及仪器产业、以天长为中心的过程控制仪表产业都具备一定规模。在高端仪器仪表细分领域,安徽具有一定优势,如量子精密仪器、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无液氦变温系统实现国内首台商用,高端工业相机、超导质子治疗系统核心部件实现国产替代。

  但民革安徽省委会了解到,安徽省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也还存在两个方面突出问题。与先发地区相比,在产业体系、龙头企业等方面差距显著。以合肥为例,2021年,规上仪器仪表企业、营收额分别仅为杭州的23.1%、13.7%,且全省重点方向缺乏统筹,难以支撑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仪器仪表开发仍处于跟踪国外先进产品状态,技术积累主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开发的高端仪器实用性较差,关键部件大都依赖进口,产品附加值不高。

  为此,民革安徽省委会建议:

  突出重点,建设特色高端仪器仪表产业聚集区。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与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围绕机器视觉检测仪器、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医疗仪器等高端仪器,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长制度。补齐补全优质上下游产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体系发展仪器仪表产业相关的材料、元器件、设备等,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瞄准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在蚌埠建设仪器仪表材料产业聚集区,在合肥建设高端仪器产业聚集区。

  引育并举,打造高端仪器仪表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设立专项支持政策,推动品牌仪器仪表重点学科建设,健全完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仪器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安徽省高校开设仪器类本科专业的有11所,其中3所高校仪器类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应重点支持。为适应仪器仪表产业智能化发展方向,合肥工业大学新开设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可支持省内有条件院校开设该专业。结合安徽省产业基础,面向国内外,引进优秀科学家、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与团队,以及世界优秀企业核心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驻皖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中选育培养本土化人才。

  自主创新,建立高端仪器仪表政校企合作研发体系。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双需”对接活动,强化目标导向的科技评价改革,多元化科技投入,助力企业发挥产品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依托链长企业,联合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物质研究院等,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或安徽省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大部省联动、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等专项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并与企业自筹相结合,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开展高端仪器共性基础研究,突破重点高端仪器关键技术。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攻关典型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品。

  政策引导,推动高端仪器仪表产业良性发展。编制进口替代清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先采购安徽省“三新”“三首”仪器产品。设立多元化投入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示范应用安徽省“三新”“三首”仪器产品,推动高端仪器仪表本土化应用。通过应用反馈,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进高端仪器仪表类揭榜挂帅项目经费资助项目办法,由政府、研发企业、应用企业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广东省人大代表戈燕红:支持推动科学分析仪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人大代表、盈峰环境科学仪器产品公司总经理戈燕红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中与在场代表展开深入交流。

  “我们不能在关键技术领域被国外长期‘卡脖子’,建设科技创新强省,需要各级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通力合作。”戈燕红说,以她涉足的科学分析仪器行业为例,其应用领域涵盖了食品、药品、环境、材料、生命科学等各大板块,战略意义重大,市场规模更是超过600亿美元,“但现在我国高端科学分析仪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几乎全被国外垄断。”

  针对上述瓶颈,戈燕红建议,广东省要率先培养一批研发实力强的科学分析仪器研发企业、科研机构,并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持续支持,鼓励专家学者作为企业科技攻关学术带头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端人才加入企业,为产品研发持续注入新鲜血液。上述建议得到与会代表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安徽省政协委员张天舒:研发先进科学仪器解决“卡脖子”问题

  安徽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天舒说,合肥中科环光作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多年积累的先进激光和光谱技术成果,立足环境气象探测、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持续在高端仪器研发和制造方面发力。目前企业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大专项等科研任务,也一直在为多个重要行业和企业提供科学仪器。

  “作为省政协委员,我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为合肥建设和安徽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张天舒表示,期待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掌握先进激光光源和光谱质谱仪器的核心技术,解决相关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助推合肥市创新高地建设。

  同时,各地代表在两会中对环境、半导体、材料科学、干细胞等领域的提案也在同时推荐着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

  两会还在进行,希望我们的代表们更多为科学仪器献计献策,早日实现中国国产仪器的腾飞。

Copyright © 2021 北京青檬艾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3551号

技术支持:云栈互联